“酱豆咸菜,豆腐乳辣椒酱,咸蒜瓣子咸辣菜。”儿时经常在村子里听到这样的叫喊声,但去买的机会并不会很多,因为当时物资匮乏的项城农村,几乎家家都有人会做盐多下饭的酱豆、辣萝卜条、糖蒜和豆腐乳。
可能是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追求健康饮食的人们对这些含盐量极高的咸菜没了兴趣;也可能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也越来越没有耐心耗上时间精力去制作一份超市随手就能买来的佐餐品了,很多村民家里的咸菜坛子越换越小,甚至逐渐被遗弃到了不起眼的角落布满了灰尘。
可能是体重一百八的胖编有些与众不同吧,近些年来竟然怀念起自家多年不曾制作的酱豆起来,但是穷而做作的胖编对大型超市满满几缸的酱豆确实又提不起兴趣。只能心想着相见不如怀念,或许吃不到并不是一件坏事。
今天胖编逛菜市场听到叫卖声然后循声看到那酱豆坛子的那一刻,发现自己还是被勾住了——坛子和我家小时候拿来做酱豆的坛子几乎一样;于是一桩八块钱的生意,就这么愉快的成交了......
徒步回公司的路上,卖豆面条老大爷三轮车上的杂面包子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个头挺大的杂面包子,两元人民币买了两个。
午餐就这么愉快的解决了,吃完了两小勺酱豆和两个杂面角后竟然有些撑。遗憾的是杂面包子虽然大但并不是想象中的黑菜叶馅,并且自以为会永远烙在味蕾中的自家酱豆的味道,也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模糊掉了。
以前迫于环境为了节省生活成本变着法子做出来的食物,现在吃起来倒成了尝鲜,想来不禁一笑......
酱豆子和杂面包子,你多久没有吃过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