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非遗巡礼之汝阳刘毛笔
千年风华写春秋“文治毫毛安天下,武修长城定太平”。在河南省项城市西南隅、古虹河之阳,坐落着一个名叫汝阳刘的古老村庄,这里便是中国毛笔的发源地。
自秦朝蒙恬将军研制而成后,世代相传,制笔历史已有两千二百余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爱用汝阳刘毛笔,挥洒之间,觉此笔洒脱流畅,婉转自如,书写《黄庭经》后连称"妙笔、妙笔"。汝阳刘毛笔故有"羲之妙笔"之说,汝阳刘也因此得名"妙笔之乡"。汝阳刘毛笔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超过50%的村民都从事过或正在从事毛笔产销业。千百年以来,正是一代代笔工在传承中倾注的心血,使汝阳刘毛笔经久不衰。汝阳刘毛笔承载了中国毛笔文化,记录了时代变迁的脚步。汝阳刘毛笔被誉为“中国毛笔文化活化石”。今天的汝阳刘人始终恪守着传统的制笔工艺,在继承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汝阳刘毛笔制作精细,精选特定区域的羊毛、狼毫、石獾、汉松尾、紫毫、过冬鼠尾等上等原料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分毛、脱脂、去绒、装毛、齐毛、垫毛、切毛、梳毛、修毛、成头等128道工艺,其工艺具有独特性。成品要具备尖、圆、齐、健“四德”,软硬适中的标准。其外饰,尤其是笔杆的装饰上更极为讲究,根据笔的形状和高、中、低档的要求配之,既美观又大方。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文房上等精品,自明代传入皇宫,成为明清两代的官廷贡品。
小毛笔做成大产业提起毛笔,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汝阳刘”,就会想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制笔大师、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第66代传承人刘好勤。作为汝阳刘毛笔传人,刘好勤从事毛笔制作已经40多年了。40多年来,他把一支小毛笔做成了一个大产业,把一个品牌做成了一种文化,把一个企业做成了同行业中全国最大。在他的努力下,中华老字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毛笔金奖、河南省重点文化企业等一串串烫金荣誉揽在怀中。“没有哪个企业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因为我把毛笔当成了自己的生命”,说起创业历程,刘好勤的眼里充满热泪,充满了手工业制造者追求至善至美的工匠精神。
汝阳刘人以制笔为生,几乎是家家户户制笔,出现了许多制笔世家,创业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工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笔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少人认为毛笔已经落后了,没有前途了,纷纷外出打工,制笔人越来越少,汝阳刘毛笔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刘好勤面对这种情况,决心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在他的手里失传。他一直坚守着:“传统并不是落后,也蕴含着财富和商机,只要认准形势,在继承中发展,小毛笔可以做成大产业。”2005年,刘好勤筹资500万元,对频临倒闭的汝阳刘传统笔刷厂进行了改制,成立了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现代企业的建立,使汝阳刘毛笔再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刘好勤说,汝阳刘毛笔是毛笔中的精华,其制作工艺精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如果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这些素材,那么汝阳刘毛笔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如今,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毛笔生产企业,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现有职工266人,年生产毛笔9000万支,行销全国各地,远销韩国、日本、法国、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笔尖上传承中华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汝阳刘村刘氏先人刘寅从制笔鼻祖蒙恬手中接过毛笔,同时也接下了弘扬毛笔文化的使命。两千多年来,无论是艰难岁月或国运昌盛,汝阳刘毛笔一直以那种高贵朴实,充满文化使命的姿态,引领着中国毛笔行业前行,逐步形成了以汝阳刘毛笔为主的中国毛笔文化。 2009年,汝阳刘毛笔手工制作工艺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12月14日,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国制笔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2011年3月17日,“汝阳刘”毛笔又被国家商务局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这个称号让具有近两千多年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汝阳刘毛笔实至名归。共获得国家毛笔金奖、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河南省文化企业五十强等58项荣誉。如今,汝阳刘笔业已经成为项城一张具有地域特征的金质文化名片。 2013年,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下发,毛笔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今,汝阳刘毛笔已经走进了课堂,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汝阳刘的传统制笔工艺,是历经两千多年历史凝聚而成的具有显性物质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创的制笔工艺是其它毛笔无法比拟的。对汝阳刘毛笔手工制作工艺的保护、传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传承汝阳刘毛笔技艺,就是传承历史文化,不但传承,更要创新,还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非遗文化爆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